日前,記者從市醫療保障局獲悉,為使醫療保障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參保群眾,該局從完善機構設置、下沉經辦服務、暢通信息系統運行、完善便民服務措施、傳遞醫保信息等多方面入手,,扎實推進醫保經辦服務升級,顯著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。
機構設置完善、到位,確保辦理事項職責明確。針對醫療保障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、新內容,該局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,建立了更加適合當前形勢的工作機制,明確了職責分工。增設4個與機關行政職能相對應的縣指導辦,承擔全市經辦業務組織實施工作。為確保基金的運作,成立了六個辦事處,負責各類保險的審計業務。該局信息室將與中技術服務室合署辦公,并設立補充醫療保險研究、支付方式改革、價格改革等專題班。
服務下沉到位,確保打通服務“Z后一公里”。該局不斷加強市、縣、鄉、村醫保服務體系建設,將群眾醫保問題相關高頻服務下放到基層,將鎮街服務中打造成便民服務“醫保窗口”,將村服務中打造成群眾醫保服務“前沿陣地”,實現基層延伸醫保服務全覆蓋;對每個醫保經辦人員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,確保醫保政策的統一執行和經辦服務流程的統一。醫療保險經辦業務延伸服務模式分為承辦、代理和代辦。村民(社區)服務中作為老百姓家門口的醫保窗口,負責承辦轄區居民參保登記、信息變更、政策宣傳,協助轄區居民異地就醫備案、慢性病申請、醫保支付記錄查詢、醫保消費明細查詢等手機服務。鄉鎮(街道)服務中負責轄區居民醫保費手工報銷材料的收集和上報,同時承辦和幫助有需求的居民辦理相關醫保業務。
信息系統已經到位,以確保及時報銷費用。醫保系統切換期間,為確保患者費用及時報銷,該局堅持技術和管理兩個團隊,做好控制權切換前、中、后三個階段,細化了數據遷移方案、平臺切換方案、在途數據處理方案、應急處置方案四個方案。抓了網絡建設、政策梳理、代碼實施、目錄維護、宣傳培訓五項重要工作,建立了院地合作、省市對接、每日通報。全國統一平臺的上線,大大地方便了參保人異地就醫。異地就醫人次同比增長1.71倍,統一平臺直接結算金額同比增長1.63倍。
便民服務到位,確保特殊人群共享改革成果。在大廳功能區為老年人提供花鏡、急救藥箱、輪椅等便民服務設施;取消門診特殊疾病專用證明,將受理門診特殊疾病鑒定業務延伸至定點醫療機構;開辟定點醫療機構“線上免費咨詢,線下免費配送”的近距離服務新方式;開展“智慧助老行動”,在經辦大廳安排志愿者幫助老年人操作自助一體機、手機app等智能終端設備,切實提升老年人醫保服務體驗。
授課答疑到位,保證醫保信息有效傳遞。該局專門成立了電話咨詢服務中,將多個咨詢電話整合為一個5908000,對外開放,20多名專業工作人員同時在線接聽,大大改變了咨詢電話占線、多頭、錯接的現象;定期安排營業廳負責人到呼叫中宣講、授課、答疑;為提升政策問答的規范服務水平,呼叫中將平時遇到的常見問題歸納為10大類300余條政策問答,并陸續出版了4本政策問答手冊。截至目前,已提供超過50萬次咨詢服務。